腹结穴的位置及功效
发布时间:2025-03-31
发布时间:2025-03-31
腹结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腹结穴藏匿于人体下腹之地,紧邻大横穴下方约一寸三,与人体前正中线相隔四寸,位于建里(任脉)旁侧四寸之处。
2、穴名解说
腹结穴,针灸术语,源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隶属于足太阴脾经,是阴维与足太阴的交汇之处。古称腹屈,亦名腹结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正式以腹结命名。此外,尚有腹屈穴、肠结穴、肠窟穴、临窟穴等别称。
(1)腹结
腹部,即脾之所在。集结,意指汇聚。此穴位名寓意脾经气血汇聚之地。本穴所聚,乃府舍穴所传之泥水混合物,因位于肌肉凹陷处,泥水汇聚成流,故而得名。
(2)腹屈
腹,即腹部之谓,脾脏所在。屈,亏损之意。腹屈之称,意指脾经气血于此处有所亏损。此穴位乃脾经地部泥水混合物汇聚沉淀之地,脾气不足,似有亏损之象,故得此名。肠结、肠窟之称,与腹屈同理,肠指大肠金气,窟,空窍也,均指此穴气亏之象。
(3)临窟
临,即至、达之意;窟,乃空窍之谓。所谓临窟,即指该穴位位于气血物质空虚之地。其义与腹结名解相类。
3、解剖
腹内、外斜肌与腹横肌区域内,分布着第十一肋间动静脉,同时该区域亦覆盖有第十一肋间神经。
4、功效
温煦中焦,疏散寒邪,促进气血流通,调理气机,降逆和胃。
5、主治
腹痛、胃痛、胀痛、泄泻、便秘、痢疾;消化系统困扰:脐周疼痛,消化不适,痢疾发作,胃溃疡困扰,胃痉挛不适,胃酸失衡,消化不良,肠出血问题。
6、配伍应用
温中驱寒,行气活血以缓解疼痛,选取天枢、归来穴位;针对寒湿泄泻,采用灸神阙、阴陵泉穴位治疗;对于咳逆症状,则需配以中府、膻中、中脘穴位。
7、疗法
治疗原则:遇寒则施以滋补或艾灸,若热症则采用泻法或水针疗法。
(2)针刺操作:针对腹结穴位,施行直刺法,深度控制在0.5至0.8寸之间,患者局部将出现酸胀感。
上一篇:颊车穴可固齿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