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渚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4-16

中渚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中渚穴藏匿于人体手背深处,恰位于环指本节(即掌指关节)之后,第四、五掌骨之间形成的凹陷之处。

2、穴位解剖

穴下依次为皮肤、皮下筋膜、手背深筋膜及第四骨间背侧肌。皮肤受尺神经指背神经支配,其下皮下筋膜内布满静脉网络,汇集手指、手掌浅层及深层静脉。手背深筋膜分为浅层与深层,两者在指蹼处交汇,并以纤维膈与掌骨底部相连。针灸过程需穿过皮肤、皮下筋膜,以及第四、三、四伸肌腱之间,直至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。

3、穴名释义

“中”,相对外界而言,指代本穴之内部空间。“渚”,意指水中央的陆地或岸边之地。此穴名寓意三焦经气血在脾土尘埃中汇聚。本穴所聚之物质,源自液门穴所传之水湿之气,至本穴后,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处凝聚沉降,形成经脉水道旁的小块陆地,故称“中渚穴”。

4、功效

清热通络,开窍益聪。

5、主治

头部疼痛、眼红、听力下降、耳鸣不止、咽喉肿痛不适、手臂红肿伴有剧痛等症状。

6、穴位配伍

① 配以丰隆、内庭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清热化痰,有效治疗因痰火上扰、耳窍壅阻所致的耳鸣、耳聋等症状。

② 针刺配支沟、内庭、足窍阴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泄少阳、阳明之郁热,专治少阳、阳明郁热上攻咽喉所致的咽肿、喉痹症状。

③ 针刺配穴翳风、颊车、外关、曲池、合谷,采用泻法以泄热解毒,专治少阳热毒壅滞所致的痄腮病症。

④ 针刺大椎、曲池、液门、后溪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退热截疟,专治邪伏募原之疟疾。

⑤ 针刺配肩髅、曲池、外关等穴位,采用泻法或点刺出血,以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,达到消肿止痛之效,适用于治疗少阳经循行不畅所致的肩臂肘部酸痛、落枕等症状。

7、疗法

针灸疗法中,针对中渚穴,宜采用斜刺手法,深度控制在0.5至0.8寸之间,此时患者可感受到酸胀感,并可能向腕部扩散。

上一篇:河间学派的历史发展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