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

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

李少波教授,一位享誉盛名的中医养生学家,依据《黄帝内经》中“全真导气”的精义及古代养生行气之精髓,结合个人多年实践与临床观察,精心创编了这套名为“真气运行五步功法”的静功,旨在自练自养,为医疗保健养生领域贡献了一项独特的方法。

· 练功方法

第一步、呼气注意心窝部

1. 练功之道。首先,做好充分准备,让身心得以放松,思想高度集中,精神内敛,于呼气之际,意念随之缓缓汇聚于心窝之处。

2. 时间规划至关重要。为确保第一步练习按时完成,需合理安排时间。若条件允许,宜固定时间练功,形成良好习惯,有助于思想稳定。即便没有固定时间,也应充分利用空闲时段进行练习。建议每日早晚中各练习一次,每次二十分钟。若能严格执行,一周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修炼。

3. 反应。修炼至第三至五日,心窝处渐感沉重,继之,每当呼吸之际,便觉一股暖流汇入心窝,此乃真气汇聚之征兆。真气汇聚,为后续功法之修炼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4. 初体验。初期,因不适应及姿势掌握欠佳,部分同志可能出现头晕、腰背不适、呼吸不顺畅、舌尖难以触及上腭等情况,这些都是过渡期的正常反应。无需担忧,遵循规范锻炼,症状自会逐渐缓解。

第二步、意息相随丹田趋

1. 炼功之道。一旦初阶功法达到每呼吸间心窝处均有温热感,即可心息相依,从心窝处起始,呼气时关注丹田,切勿急躁。用力过猛虽能生热,却亦不适。

2. 按照法定规定,每日三次练习,每次持续25分钟至半小时,大约十日时光,即可达到气沉丹田的效果。

3. 效果显现。真气循经胃区,脾胃功能显著提升。真气汇聚丹田,周边脏腑如大小肠、膀胱、肾脏等亦逐步调整,普遍食欲增强;大小便异常状况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。

第三步、调息凝神守丹田

2. 炼功至第二步,若丹田处感觉显著,便应将呼气有意无意地凝聚于丹田。切记勿过度关注呼气下行,以防内热过盛,损伤阴液,陷入“壮火食气”的误区。呼吸应顺其自然,仅需将意念集中于丹田,以温和之火滋养。此即“少火生气”之真谛。

2. 修炼时间。每日三次或更多,每次不少于半小时。此阶段为丹田实力提升期,所需时长较长,约一个月后,您将感受到小腹的充实与力量。

3. 效果显著。任脉畅通,心肾相融,中气充沛,心神得以安宁,睡眠质量提升。针对心火亢盛、失眠多梦及心脏不适者,均有改善。练功过程中,肠胃热能增加,脾胃消化吸收力增强,体重上升,精神焕发,元气旺盛,肾功能亦得到提升。阳痿症状明显改善,女性月经不调亦有所缓解。肾水旺盛,肝气得养。此阶段,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患者亦可见明显好转。持之以恒,自可痊愈。

第四步、通督勿忘复勿助

1. 基本操作。遵循第三步的指导,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,意识需同步其力量向上。此即为“勿忘”之道。若途中暂停,切勿刻意引导意念,此乃“勿助”之要。

2. 在修炼过程中,每日的练习频次可适度提升,每次修炼时长亦应增至四十分钟至一小时。鉴于个体差异,通督所需时间与力度各有不同。有人瞬间即达通督之境,力量强劲,震动显著。而部分人通督所需时间较长,力度亦相对较弱。普遍情况是,约在十天左右完成通督。

3. 效果显著。经通督后,真气自然流转,呼入丹田,吸注脑海,无需刻意追求。一呼一吸间,任督二脉循环往复,养生界称之为“小周天”。此时,方能真切体验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”之感。真气滋养脑髓,强化大脑皮层活力。针对因肾精亏损、内分泌失调引发的诸多症状,如头晕、耳鸣、失眠、健忘、腰膝酸软、月经不调、精神恍惚、情绪波动、心慌气短、性欲减退等,均有显著改善。持之以恒,病症可望康复。练功使经络畅通,甚至多年顽疾亦能痊愈,效果显著。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,身轻如燕。

第五步、元神蓄力育生机

所谓元神,乃大脑调控之根本力量,与识神相对。识神,即意识之精神状态。元神与识神,犹如体与用,元神为体,识神为用。当修炼至第四步,通督脉后,肾气源源不断滋养脑髓,元神之力得以持续增强。心主神明,心气上达脑部,方能全面发挥其调节管制之效。

1. 实践方法。坚守丹田之道,丹田乃意守之关键所在。一旦通督,诸经脉将依次畅通。若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力涌动,亦可意守头顶。运用自如,此乃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之精髓。

2. 时光流逝。每日三次,乃至更多,每次时长一小时以上。总体而言,时长愈长,效果愈佳。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,体内诸多波动现象将逐步消退,唯有下丹田与上丹田之力愈发凝聚旺盛。

3. 效果显著。观察身体变化,特别是丹田与百会穴间的磁吸之力,彰显大脑皮层潜能提升,内分泌平衡旺盛。此力具象而生动,功力愈深,表现愈鲜明,调节生理机能更佳,真气充沛,持续优化代谢功能,激发机体潜能。活力充沛,免疫力增强,降低致病风险,改善或治愈顽疾。持之以恒锻炼,身心康泰,延年益寿。

此五步,乃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之概览。然个体差异,条件各异,成效与表现亦各有千秋。故练功时,应顺应自然,灵活变通,避免拘泥;同时,亦需遵循规范,耐心精进,坚持不懈,方为成功之道。

上一篇:消泺穴的位置及功效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