胞肓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6-27

胞肓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胞肓穴,藏匿于人体臀部深处,正对第二骶后孔,紧邻骶骨正中嵴,向外旁开三寸之处。

2、穴位解剖

穴下依次分布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臀大肌及髂翼骨膜。皮肤受第一、二、三腰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。皮下筋膜富含脂肪,与致密的纤维组织及臀大肌共同塑造臀部轮廓。臀肌筋膜发达,其纤维束深入臀大肌肌束,使得筋膜与肌肉紧密结合,不易分离。

3、穴名释义

“胞”,即胎儿的膜状包裹。“肓”,指心下之膈膜。胞肓之名,意指胞宫内膏脂之质由此输送到膀胱经。此穴所聚,乃胞宫膏脂之精华,与心下膈膜外输之膏脂同质,故称“胞肓穴”。

4、功效

利湿消肿,调畅二便,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。

5、主治

膀胱气化不畅,导致小便不利、癃闭及阴部肿胀等症状;肠腑气机阻滞,引发腹胀、肠鸣、便秘等不适;经脉痹阻,致使腰脊疼痛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膀胱俞、肾俞、中极、三阴交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疏通水道,以调理膀胱气化,有效治疗癃闭、小便不利等症状。

② 针刺配天枢、大横穴位,采用泻法,调理肠道,疏通腑气,有效缓解胃肠气滞所致的肠鸣、腹胀、便秘等症状。

③ 针刺肾俞、命门、秩边、殷门、委中、阳陵泉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疏通经络,缓解腰脊强痛及下肢疼痛等病症。

7、疗法

①治疗准则:针对寒湿病症,宜采用点刺出血法或先泻后补法,或以补法结合艾灸;对于干热病症,则宜泻针出气或采用水针疗法。②针灸操作:于胞肓穴斜刺0.8-1.2寸,局部产生酸胀感,针感可扩散至臀部。③艾灸实施:对胞肓穴进行艾条灸5-10分钟;或使用艾柱或温针灸,每次5-3壮。

上一篇:胃脘下俞穴的功效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