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罐之后痒可以挠吗

发布时间:2024-08-12

中医学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汇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,更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。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卷轴中,有大量成语故事、谚语承载着东方医术的印记,充满经验的中医学智慧、中医药理念和中医养生方法。308养生网汇集各种中医养生小知识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拔罐后皮肤除了会因为排泄毒气和寒气,引起搔痒的症状以外,少数人可能还会有一些小疹子,这些在几天后就能恢复,坚持拔罐的时间越长会导致身体上出现一些紫黑色的印记,印记越明显也表示着身体会出现不同的症状。

这是病灶的反应,,建议坚持拔罐

一般一天拔一次,一次拔15-20分钟,拔完不要接着洗澡吹风。

印色反映:

1、罐印紫黑而暗:一般表示供血不足,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。

2、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: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。

3、罐印呈散在紫点状,且深浅就一,表示气滞血淤症。

4、罐印鲜红而艳:一般表示阴虚,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。

5、罐印红而暗:表示血脂高,且有热邪。

6、罐印灰白,触而不温,多为虚寒或湿邪。

7、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:表示风邪或湿症。

8、罐体内壁有水气:表示该部位有湿气。

9、罐印出现水泡,说明体内湿气重,如果水泡内有血水,是湿热毒的反应。

名称

拔罐疗法(俗称火罐)是以罐为工具,利用燃烧、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,造成负压,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(8张)部位(患处、穴位),产生广泛刺激,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,而达到防病治病,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。拔火罐与针灸一样,也是一种物理疗法,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。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,儿童同样适用。还称“拔罐子”。有火罐、气罐等。

拔罐法又名“火罐气”,古称“角法”。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,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,使吸着于皮肤,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。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,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、风湿等内科疾病。建国以后,由于不断改进方法,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,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,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。

历史源流

火罐疗法,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,在我国汉族民间使用很久了。俗称拔火罐养生馆“拔罐子”、“吸筒”,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叫作“火罐气”,《外科正宗》中又叫“拔筒法”。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,起初并不是使罐,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,罩在患部排吸脓血,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“角法”。

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,是公元281~361年间,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《肘后备急方》,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。后来,牛角筒逐渐被竹罐、陶罐、玻璃罐所代替,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、腰背肌肉劳损、头痛、哮喘、腹痛、外伤淤血、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。唐代王焘著的《外台秘要》,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,如文内说:“取三指大青竹筒,长寸半,一头留节,无节头削令薄似剑,煮此筒子数沸,及热出筒,笼墨点处按之,良久,以刀弹破所角处,又煮筒子重角之,当出黄白赤水,次有脓出,亦有虫出者,数数如此角之,令恶物出尽,乃即除,当目明身轻也。”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,我国晋、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。

本网站是一个健康养生资讯网站,提供关于男女老少孕等养生相关内容分享,比如男女养生小常识、健康饮食科普、中医诊断中医调理、如何健康减肥、各类疾病如何判断及自我调理等等内容,仅供参考,如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就关注308养生网。

上一篇:拔罐子起了水泡怎么办呢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