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脉穴可治哪些疾病
发布时间:2025-01-22
发布时间:2025-01-22
申脉穴可治哪些疾病
1、头面五官病症
(1)面神经麻痹
《四川中医》2003年第2期载文指出,以针刺申脉、足三里为主,治疗面瘫68例。主穴取患侧申脉、足三里;发热配风池;抬眉困难配攒竹;鼻唇沟平坦配迎香;人中沟歪斜配水沟;唇沟歪斜配承浆、夹承浆;口角歪斜配地仓;颊间食物残留配颊车;乳突压痛配翳风;肾气亏虚配太溪、三阴交;肝阳上亢配太冲、太溪;胃火上炎配内庭、合谷。根据症状,选取患侧3~4穴,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或开阖补泻等手法。初期多采用泻法,发病10天后可改用补法。结果显示,治愈48例(70.6%),好转16例(23.5%),无效4例(5.9%),有效率达94.2%。对有效病例随访1年,无复发情况。
(2)眼肌痉挛
《中国针灸》2003年第12期载文指出:采用针刺申脉穴疗法,成功治疗胞轮振跳病症24例。具体操作为:快速直刺申脉穴0.3~0.5寸,待得气后,施以中强刺激捻转泻法,并指导患者按摩眼部,促进气血流通,留针15分钟。每日治疗一次,连续7次为一疗程。治疗结果显示,患者均获得痊愈。
2、骨伤科病症
(1)落枕
《内蒙古中医药》1987年第1期载文指出:采用针刺申脉穴结合局部推拿、按摩疗法,成功治愈落枕患者125例。具体操作为:常规针刺申脉穴,留针15至20分钟;同时,在留针期间对局部进行推拿、按摩10至15分钟。疗效显著:单次治疗治愈68例,两次治疗治愈31例,三次治疗显效26例,总有效率100%。
(2)急性腰扭伤
《四川中医》2004年第11期载文指出:采用申脉、仆参穴位按摩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。具体操作为:以拇指按揉申脉、仆参10至20分钟,随后按摩并轻推腰痛区域及其周围组织10至20分钟。每日一次,连续3天为一疗程。同时设立100例对照组,患者口服腰痛片,每次6片,每日三次,3天为一疗程。结果显示:穴位按摩组治愈160例(80%),好转36例(18%),无效4例(2%),总有效率为80%;对照组治愈48例,好转36例,无效16例,有效率为84%。两组疗效经χ2检验,差异显著(P<0.05)。
3、神经系统病症
(1)枕神经痛
《河北中医》2002年第8期载文指出,采用针刺申脉穴疗法治疗枕神经痛,共纳入86例病例。操作时,选取双侧申脉穴,进行常规消毒,待针下得气后,施以平补平泻手法,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,留针30分钟。治疗频率为每日一次,连续5日为一疗程。研究结果显示,治愈74例(占比86.1%),好转10例(占比11.6%),无效2例(占比2.3%),总体有效率达97.7%。
(2)失眠
《中国民间疗法》2000年第2期载文指出,以针刺申脉穴为核心,治疗更年期失眠60例。主穴取双侧申脉穴;心脾两虚者,加心俞、脾俞穴;阴虚火旺者,加大陵、太溪穴;肝火上扰者,加行间、足窍阴穴;肾虚者,加肾俞、关元穴;头晕者,加印堂穴;健忘者,加志室穴;心中懊恼者,加内关穴。均采用常规针刺法,得气后留针15至30分钟。每日一次,连续7日为一疗程。疗效显著,治愈52例,好转8例,总有效率100%。
4、腹泻
《江苏中医药》2004年第1期载文指出,采用“特效止泻三联穴”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肠炎25例、慢性肠炎18例。穴位组合包括昆仑、申脉、仆参等,配以中脘、关元、命门、腰阳关等穴位。主穴注射维生素B1,剂量为0.5~1ml,配穴则采用常规针刺,强刺激,并辅以15分钟艾灸。急性肠炎患者每日治疗1~2次,慢性肠炎患者每日1次,每5次为一个疗程。结果显示,急性肠炎治愈24例,好转1例;慢性肠炎治愈16例,好转2例。
上一篇:前顶穴可减少白发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