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传统习俗
发布时间:2025-02-18
发布时间:2025-02-18
秋分传统习俗
秋分,位居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位,标志着秋季的第四个重要时刻。此时,斗柄指向酉位,太阳运行至黄经180°,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迎来这一节气。在这一天,太阳几乎垂直照射地球赤道,使得全球昼夜等长。秋分之“分”,寓意着“平分”与“半”,不仅指昼夜的均等,更象征着秋季的平分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,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气温也随之逐日降低。
秋分,古称“祭月节”,中秋佳节亦源于此。2018年6月21日,我国国务院发布批复,正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并将秋分定为该节日,自2018年起每年举行。
· 秋分吃秋菜
岭南之地,客家人传承着独特的秋菜习俗。秋菜,又名秋碧蒿,乃野生苋菜之一种。每年秋分之际,村民们纷纷出动,采摘秋菜。其制作手法与春汤相仿,与鱼片共烹,秋汤便诞生了。此时,秋分的俗语亦随之变为:“秋汤灌脏,洗涤肝肠,阖家老少,共享安康。”
· 粘雀子嘴
秋分之际,客家人遵循传统,家家户户放假欢聚,共品汤圆。家家户户还会精心准备数十颗无馅汤圆,置于户外田埂,以细竹叉挑起,寓意粘住雀鸟之嘴,以防其啄食庄稼。
· 放风筝
秋分时节,正是客家孩童放飞风筝的绝佳时刻。尤其在秋分之日,连大人们也纷纷加入其中。各式风筝琳琅满目,包括王字、鲢鱼、眯蛾、雷公虫、月儿光等,大小各异,大者高达两米,小者二三尺不等。
· 送秋牛
秋分之际,乡民逐户传递秋牛图。此图以红黄二色纸张绘制,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及农夫耕作图案,称作“秋牛图”。送图者多为民间巧舌歌者,言辞间洋溢着秋收的吉祥与农时的顺应,每至一户,便即兴发挥,随景生情,直至主人欢愉解囊。虽言语随性,却韵律悠扬,俗称“说秋”,而说秋之人,则尊称为“秋官”。
· 秋分祭月
秋分,古时被誉为“祭月节”,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的习俗。中秋节的起源,实则源自于古老的“祭月节”。考证发现,最初“祭月节”定于秋分,但农历八月之秋分并非每年都有圆满之月,无月祭月实为扫兴。鉴于此,后人将“祭月节”调整至中秋,以保月圆人团圆之美。
· 竖蛋
秋分之际,全球千万民众共赴“竖蛋”之约。此源自我国的传统游戏,何以风靡全球,至今成谜。然而,其玩法简便,趣味盎然:挑选一枚光滑匀称、新鲜鸡蛋,轻柔地置于桌面上,尝试竖立。虽屡败屡战,但成功之喜亦不少。秋分,成为竖蛋游戏的黄金时节,故有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之谚。竖起的鸡蛋,风光无限。
· 拜神
二月十九日,观音菩萨诞辰之际,信众纷纷茹素同庆,络绎不绝地前往观音寺庙虔诚祭拜。二月二十五日,迎来三山国王祭日:三山国王,潮州揭阳独山、明山、巾山之神,昔由潮州客家移民奉为守护,故信众以客籍人士居多。
上一篇:拳参的功效与作用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