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五会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7-05

地五会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地五会穴,位于足背外侧区域,恰在第四趾本节(即第四趾关节)之后,第四、五趾骨的交汇处,紧邻小趾伸肌腱的内侧边缘。

2、穴名释义

此穴乃足少阳经气汇聚之地,亦为五经气汇之所。一穴连五经,足象大地。此穴擅长治疗足背红肿、五趾不能着地之症,针灸后肿消病除,行走如常;且此穴为五脏之气交汇之处,故得此名。

3、解剖

在足部,趾长肌腱与短伸肌腱相邻,第四骨间背侧肌亦分布其间;此处可见足背静脉网,以及第四趾背侧的动静脉;此外,足背中间皮神经亦贯穿其中。

4、功效

疏肝利胆,通经活络。

5、主治

头部剧痛、眼红肿胀、耳鸣耳聋、胸胁部疼痛不适、乳腺红肿、脚踝肿胀疼痛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太阳、风池、悬颅、太冲、颔厌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有效疏散少阳风热,专治少阳风热所致头痛。

② 选取太冲、太阳、睛明、侠溪、行间穴位,施行针刺泻法,以清热泻肝胆之实火,有效缓解肝胆火盛所致的目赤肿痛症状。

③ 配以翳风、听会、丘墟、太冲、中渚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肝泻胆、通利耳窍,专治胆火上攻所致的耳鸣耳聋症状。

④ 针刺肝俞、期门、侠溪、中庭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以疏肝理气、缓解胸胁疼痛,专治肝郁所致的胸满胁痛症。

⑤ 针刺膻中、中期门、行间、乳根、肩井、足临泣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调理气血,疏通乳络,消除痈肿,以治疗气郁所致乳痈。

7、疗法

针刺技巧:选取地五会穴位,实施直刺或斜刺,深度介于0.5至0.8寸之间,局部区域将产生酸胀感。

艾灸实施技巧:针对地五会穴位,采用艾条进行灸疗,持续10至15分钟;若使用艾炷灸,则需施灸3至5壮。

③按摩技巧:定位穴位后,用食指轻柔地按摩。通常,自然放置手部于穴位上的力度已足够,持续揉按约1分钟即可。

上一篇:外劳宫穴的功效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