丘墟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1-21

丘墟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丘墟穴坐落于足背区域,紧邻外踝前方下方,位于趾长伸肌腱的侧旁,与跟关节之间的凹陷地带相接。

2、穴位解剖

在趾短伸肌的起始部位,可见外踝前方的动、静脉分支交织;此外,此处还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腓浅神经的分支。

3、穴名释义

丘,乃土堆或土坡之谓;墟,指故城遗址或废墟之地。丘墟之名,源于胆经风气影响,脾土呈现空虚之态。此穴吸纳悬钟穴下降的水湿风气,受风气吹拂,脾土空虚,仅存皮骨,故称丘墟。

4、功效

舒筋活络,疏肝利胆,消肿止痛,三者相辅相成,共奏神奇疗效。

5、主治

颈痛如刺,腋下肿胀,胸胁不适,下肢痿痹难行,外踝肿痛难忍,疟疾缠身,疝气困扰,目赤肿痛难睁,目生翳膜模糊,中风偏瘫,病状繁多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侠溪、期门、中庭、膻中、支沟等穴位,运用平补平泻针刺法,以理气解郁,有效缓解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。

② 配以渊腋、太冲、期门、极泉、章门等穴位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有效缓解腋下气血瘀滞所致的肿胀症状。

③ 针刺日月、期门、胆俞、中脘、阳陵泉、太冲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肝利胆,专治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与黄疸。

④ 配以行间、阳陵泉、百会、太阳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泄肝胆之火,针对肝胆火盛、经络受扰所致的头痛、眩晕、耳鸣及耳聋等症状进行有效治疗。

⑤ 配以睛明、太阳、风池、足临泣、太冲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清热泻火、清肝明目,有效缓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、目翳及视物不清等症状。

7、疗法

治疗法则:遇寒症宜先泄后补,或采用灸法以助之;若为热症,则宜泻针并导出体内热气。

② 针刺操作:选取丘墟穴位,实施直刺,深度介于0.5至1寸之间,局部区域将产生酸胀感。

③ 艾灸实施:针对丘墟穴位,采用艾条进行灸疗,持续10至15分钟;对于丘墟穴位的艾炷灸,则需进行3至5次。

④ 按摩技巧:在按压丘墟穴的同时,配合吐纳与手掌击打,循环进行30回。此法有助于头脑清晰、情绪平和,有效应对心理压力,如不幸遭遇等。

上一篇:昆仑穴可治哪些疾病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