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名称的由来
发布时间:2025-02-21
发布时间:2025-02-21
中药名称的由来
中药命名多遵循一定规律,常依据药物形态、气味、色泽、功效、产地、药用部位及采摘时节等因素,进行独立或综合命名。
大黄因其独特的切面纹理,宛如丝绸般细腻,故又名锦纹;钩藤,作为藤本植物,细藤部分退化成钩状,因而得名。乳香,作为一种树脂类药材,未干时呈乳白色,形似滴乳,尖部略尖,底部圆润,香气四溢,故称乳香。此类命名方式,生动形象。其他如白头翁、海金沙、百部、牛膝、栀子等,亦是以其形状命名。
以香气命名,诸如麝香、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檀香、苏合香、松香、乳香等,皆因独有香气而得名;又如带有鱼腥味的鱼腥草,以及散发败酱气的败酱草,亦因特异气味而命名;至于苦味的龙胆草、苦参、苦楝皮,甜味的甘草、甜杏仁,多味的五味子,以及咸味的咸苁蓉,均以其药性之味为命名之依据。
诸多中药以色彩命名,蕴含着丰富的天然色彩,药物色泽亦成为其名之一。金银花初绽时银白,渐转金黄;红花、赤芍、丹参、血竭,因花红而名;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大黄,以皮黄得名;白芷、白鲜皮、白薇、白芨,因色白而称;紫草、紫苏、紫荆,色紫而名;青蒿、青黛、青皮、青石脂,青色命名;铜绿、绿矾、绿薄荷,绿意盎然;黑豆、黑芝麻、玄参,黑润如墨。
以地域特色命名,诸如川牛膝、川贝母、川白芷、川木通、川芎、巴豆、广防己、广霍香、广豆根、杭麦冬、杭白芷、怀山、怀牛膝、银柴胡(银川)、多伦赤芍(内蒙古)等。
因其独特的生长习性而得美名,如半夏,于农历五月成熟,恰逢夏至前后,故称“夏枯草”;沙参,适宜在沙质土壤中种植,因而得名;车前草,常生于道路车辙旁,为采集者提供了便利。冬虫夏草,因虫体与菌座相连而得名;冬青,则因在冬季采摘成熟果实而得名。
以药效命名者,如益母草,擅长活血调经,主疗妇女血滞经闭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产后瘀阻腹痛等症,堪称妇科经产之要药;防风则能祛风息风,预防风邪侵袭,主治风病;续断功力卓越,行血脉、续筋骨、疗折伤,专治筋伤骨折;石决明与决明子,擅长清肝明目,主治眼科疾病,为明目良品;千年健则能祛风湿、强筋骨,主治风寒湿痹及肝肾亏虚,腰膝酸痛,痿软无力等症,皆因显著功效而命名。
根茎入药,诸如葛根、芦根、山豆根、板蓝根、白茅根、麻黄根等,皆以根为药;叶部入药者,如枇杷叶、桑叶、侧柏叶、淡竹叶、艾叶、荷叶、紫苏叶等;而以花入药者,则有芫花、金银花、菊花、厚朴花、月季花等。
上一篇:交信穴的位置及功效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