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节气的历史渊源及传统习俗

发布时间:2025-03-29

探寻小寒节气的悠久历史与传统风土人情

小寒,位居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三,标志着冬季第五个节气的到来,干支历子月之终,丑月之始。斗柄指向癸位,太阳黄经达到285°,每年公历1月5日至7日交节。寒气渐浓,小寒之际,虽冷却未至极点。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同列,均为气温冷暖变化的标志。小寒节气,寒冷之中尚存余温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对“小寒”名称的起源阐释道:“十二月之初,寒气尚轻,故称小寒;至月半,寒气则盛。”小寒标志着冷气逐渐累积,虽寒意渐浓,却未达极致。此节气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并称,均用以反映气温的冷暖变化。小寒之特色,即寒冷,而未至极寒。冬至过后,冷空气频繁侵袭,气温持续走低,至小寒、大寒时,温度降至全年最低。

· 传统习俗

1.吃糯米饭

在广州,小寒晨光中,糯米饭是不可或缺的美食。它并非仅是煮熟的糯米那么简单,其中融入了香脆的“腊味”(腊肠与腊肉合称)、清新的香菜与葱花,香气扑鼻。“腊味”是糯米饭的灵魂,其高脂肪、耐寒的特性,不仅增添风味,更因糯米黏性强、饭香浓郁,需油脂调和,方能尽享美味。

2.数着九九过寒冬

数九,亦称冬九九,系古时民间用以度寒的计法。此法虽口耳相传,历史悠久,却鲜有文献记载,其起源确切时间亦无确切资料可考。数九歌云: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沿河看柳,七九河开,八九燕来,九九加一九,犁牛遍地走。”

上一篇:侠溪穴可泄肝火
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