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焦俞穴的位置及功效
发布时间:2025-04-02
发布时间:2025-04-02
三焦俞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三焦俞穴,藏于腰部深处,正对第一腰椎棘突下方,向外侧延伸约一寸半,相当于第一腰椎棘突两侧各开两指之宽。取穴时,常以俯卧姿态进行。
2、穴位解剖
在腰背筋膜与最长肌及髂肋肌的交汇处,存在第一腰动、静脉的后支;此处还分布着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,深层则是由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。
3、穴名释义
此穴位与人体上中下三焦紧密相连,是三焦之气在背部汇聚、流转的关键点,被誉为治疗三焦病症的关键穴位,因此得名三焦俞。
4、功效
通利三焦,健脾利水。
5、主治
胃痛、恶心、腹胀、肠鸣、食物不化、腹泻、发热、黄疸、小便不畅、水肿、遗尿、尿闭、腹大如鼓、胸胁不适、腰脊酸痛。
6、穴位配伍
选取脾俞、水分、气海、阴陵泉、足三里穴位,施行针刺补泻法,旨在健脾利水,有效治疗脾虚水肿及腹水等症状。
② 针刺肾俞、脾俞、石门气海、委阳诸穴,施行补泻法,宜配合艾灸,以达健脾益肾、疏通水道之效,专治脾肾阳虚引起的小便不畅、水肿等症状。
③ 针刺膀胱俞、中极、阴陵泉、三阴交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热利湿,专治湿热所致小便不畅之症。
④ 针对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天枢、足三里等穴位,实施健脾益胃疗法,有效缓解脾胃虚弱导致的水谷不化、腹胀肠鸣、泄泻等症状。
⑤ 联合谷、天枢、气海、上巨虚、阴陵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辅以气海穴艾灸,以散寒除湿,专治寒湿痢疾。
7、疗法
①治疗准则:针对寒性病症,宜采用滋补与艾灸之法;对于热性病症,则应采取泻法。②按摩技巧:受术者采取俯卧姿势,按摩师以双手拇指沿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三焦俞穴约两分钟,继之以逆时针方向按摩约两分钟,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最佳。③艾灸治疗:采用艾条进行温和灸疗,每次5至20分钟,每日一次,有助于改善小便不畅、水肿等症状。④拔罐治疗:使用火罐进行留罐,每次5至10分钟,每隔一日一次,可有效缓解小便不畅、水肿等问题。
上一篇:中医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