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穴的定义
发布时间:2025-07-05
发布时间:2025-07-05
石门穴的定义
1、位置
石门穴坐落于人体下腹部正中,位于脐部下方约两寸之处。
1、穴名释义
《白虎通》云:“门户闭藏,自固如深山藏玉,是为宝藏。储财货者,大则宝库,小则石柜。人之子宫精室,亦如藏椟。位于脐下二寸,乃生命之根,丹田之所在,宜加呵护,坚固如石。此闭藏之秘,方能孕育种子,待其发生成长。故此穴位,称为‘石门’,犹如石室之门。”
2、解剖
在腹白线的深部位置,可观察到小肠的轮廓;此处分布着腹壁浅层动、静脉的分支,以及腹壁下动、静脉的分支;同时,还可见到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分支。
3、功效
滋肾填精,调和月经,止带止漏,清热利湿。
4、主治
腹部胀满、腹痛难忍、腹泻不止、脐周疼痛、疝气困扰、小便不畅、水肿缠身、淋证反复、遗精频发、阳痿不举、闭经困扰、带下淋漓、崩漏不止、产后恶露淋漓不尽。
5、穴位配伍
石门穴与归来穴同用,专治疝气及月经失调;石门穴与商丘穴合用,擅长缓解少腹硬痛及阴部不适;石门穴与气海穴联用,针对下元亏损、崩漏不止;石门穴与阴陵泉、关元、阴交三穴并用,可消除四肢水肿、小便不畅(肾气不化之症);石门穴与肾俞、三阴交穴搭配,治疗遗尿;石门穴与关元、天枢、气海、足三里四穴同用,针对腹胀泄泻、脐周疼痛;石门穴与大敦、归来穴配伍,专治疝气;石门穴与三阴交、带脉穴合用,治疗崩漏及带下。
6、疗法
① 疗法原则
寒症宜先泄后补,或采用艾灸、针灸补之;热症则可选用水针或泻针以泄热除邪。
② 针灸疗法
直刺石门穴0.5—1寸。
③ 艾灸疗法
适宜施灸,于石门穴施以艾炷灸,每次3至7壮;亦或采用艾条灸法,持续10至20分钟。
④按摩手法
轻柔地以无名指按压此穴位约9分钟,待酸胀感适中为宜。亦或温热双手,以右手中指、无名指及小指在该穴位处旋转按摩,约50至60回,此法可强肾固精,同时优化胃肠功能。
上一篇:归来穴的位置及功效
下一篇:没有了